心理卫生评价

驾驶员的交通心理

 

人是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驾驶员在交通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在交通过程中,驾驶员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哭官从交通环境中获取道路、行车条件、车辆状况等信息,经过大脑处理,做出判断,再支配手脚等运动哭官,操纵汽车,使汽车按照一定的轨迹运行。

驾驶员置身交通环境中,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交通情况。如车辆的制动系统,道路状况,交通流量,交通指挥,而这些信息错综复杂、瞬息万变,一定程度上就给驾驶员的感知觉造成了困难。

驾驶员由于驾龄不同,年龄不同,所具备的心理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驾车风格、操作等方面所表现的心理也各不相同。通过对《交通心理学》这门课的指引,结合自己所涉及的知识面,这里重点对新驾驶员的心理做一个浅显的分析。

对于每一位刚刚领取驾照的新司机来说,最初上路时多存在一些不良的驾车心理。经过调查了解,可以总体归纳为以下几种,主要表现为几个恐惧心理。

 一、对复杂路状的恐惧心理。

大多数新司机来说,刚从教练场转到公路上驾车时,心理很难适应。因为教练场的路状与公路的情况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会存在着对复杂路状的恐惧心理,特别是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混行的地方以及闹市区、窄路、交叉路口等处,更是不知如何行驶才好,这时不但心理上特别紧张,而且多会出现操作上的失误,很容易造成事故。而且在行驶过程中,一些技术老练的司机存在着不文明的驾车行为,或者行人、非机动车不文明行进的行为都是对新驾驶员造成恐惧心理的重要方面。

二、对交通事故的恐惧心理

    初次上路的新司机最怕出现交通事故,尽管有的人驾车时格外小心,但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仍然很大。所以有相当多的新司机一驾车上路,心理上就特别紧张,总怕事故发生在自己身上。可越是这样想就越会分散驾车的注意力,操作会出现失误,极容易造成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交通系统中最为严重的路面障碍,直接关系到司机的刑事、民事、行政等各方面的责任。因此,驾驶员对交通事故的恐惧归根结底就是一种畏法情绪。所以新司机上路首选放松心情,遵守交通规则,集中精力驾驶,事故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三、对特殊天气状况的恐惧心理

 新司机上路或上路时间不长的司机,经验少,经历少。一遇到雨、雪、雾等特殊天气时,就有一种恐惧心理,特别是看到因天气影响而造成的交通事故现场时,恐惧心理就会增加。如果驾驶员对路状又不熟悉,再加上没有经历过复杂气候驾车的环境,无疑对新驾驶员来说是一个考验。所以新驾驶员在上路时最好先了解一下气候情况,调整自己的心情。在驾车过程中,放慢车速,集中精力,保持车距。绝不能强行超车或急踩刹车,使事故的发生率通过主观努力降到最低。

四、对车辆故障的恐惧心理

   这也是不少新司机常有的一种不良心理,只要驾车出行就担心自己的车辆会出现故障,尤其害怕行进行至人烟较少或离市区较远的路段时,这种心理就会加剧。因为自己只是刚学会了开车,而对修车技术却一窍不通,一旦出现机器故障不知如何是好,或许就会束手无策。其实,这种心理也大可没有必要,一般情况下,出行之前,对车辆做以常识的基础的检查和维护,行驶中出现突发情况的可以性就很小,即使出现了故障,也可不必紧张,利用各种渠道都可获得帮助。

五、对交通警察的恐惧心理

不少新司机初次上路就怕遇到交通警察,有的人远远地看见交通警察站在路边,心理上就有一种恐惧感,有一种紧张的心理,甚至有点手脚不听使唤,不知所措,会直接停车,总想着自己是不是违章或其它的,这种心理是没有必要的,交通警察重点是对秩序的维护,只要你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没有出现违章行车,就不会受到阻拦。即使遇到交通警察的例行检查,你也没有必要紧张。既然自己没有出现违章,何必要怕交通警察的检查呢?所以新司机上路行车时,完全可以消除对交通警察的恐惧心理,做到轻松上路,轻松驾驶。

每个新司机上路都需要一段心理适应期,这也是一个驾驶的“成长”过程,而心理上的自我调节是十分必要的。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首先要保持心理上的相对平静,消除因紧张、恐惧而造成的心理压力,这样才能逐步适应行车中遇到的各种情况,从而做到安全驾驶。除以上几种心理外,不少驾驶员还有一些不健康的心理,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诱因。这几种心理对新驾驶员来说,一定要加以克服。

1、侥幸心理
  产生侥幸心理的原因一是错误经验,认为自己从未发生过事故,而产生麻痹思想导致违章行为,酿成事故。二是有小概率容错思想,事故的出现是存在小概率随机规律。根据海因利希关于重伤死亡、轻伤、无伤害事故比例为129300,说明重伤死亡的事故是存在于小概率之中的,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必将造成严重后果。

  2、省事心理 

省事心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养成的一种心理习惯。主要表现在怕麻烦,图省事,凭直观,过于自信,仅看某一事物的一点,不加思考和分析,就盲目从事,从而导致事故发生。例如:有一位驾驶员驾驶随车吊吊装完货物后,要到距离不远的另一现场吊卸,为了图省事,收回吊臂后没有把随车吊的吊钩固定,就驶往另一施工现场,随车吊的吊钩左右摆动,打在公路边骑自行车行人的头部,造成行人当场死亡。

3、逆反心理

某些驾驶员在好胜心、偏见等情结影响下,容易产生一种对抗心理,即所谓逆反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不平衡,往往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4、迷信心理
  不少驾驶员受到封建迷信影响较深,为保一路平安,请神上车、搬神护身。发生了交通事故后,不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而是烧香、拜佛。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淡化了驾驶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事故也就乘虚而入。

以上四种心理不公仅是新驾驶员要克服的,而且也是大量驾驶员存在的普遍心理,为解决以上分析的种种不良心理,经过资料查询和所学知识,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纠正。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驾驶员,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机动车辆是一种高速运动的交通工具,驾驶员则是操纵者、主宰者,如果缺乏责任心,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

能否遵纪守法、忠于职守是驾驶员道德水平高低的具体体现。根据近几年来机动车肇事事故分析:由于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违章操作造成的交通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65%以上。因此,对驾驶员进行遵纪守法宣传教育,是减少违章、降低事故的主要方法,可以不断提高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和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

驾驶员的操作技能对安全行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一个熟练的驾驶员,即使在遇到险情时,也能准确判断,采取有利措施,化险为夷。操作技能不熟练,即使行车条件较好,也会因操作不当导致事故。因此,驾驶员要安全行车,一定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提高安全驾驶本领

学习专业知识是驾驶员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当今,交通管理的进一步科学化,车辆类型、性能的进一步现代化,人们对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的更高需求,都需要驾驶员不断补充学习新专业技术知识,认真处理好行车过程中的新问题。

 


【返回】

路上的交通标牌、标志、标线设施的研究

版权所有:浙江正方科学研究评价中心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江南大道3778号元天科技A座5007室 网站制作及维护:杭州鼎易科技

浙ICP备1020490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6176号